在非言语沟通中,包含教师肢体动作示范、多媒体使用、表情、手势、体育器材应用、触碰、语气,教师肢体动作示范参考点数最高(72)。这是由 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体育教学主要以身体示范的方式进行教学。体育教师优美、规范的肢体示范动作,能够引起学生的羡慕和模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和兴趣,增强完成身体动作的信心[10]。“体育知识多体现在‘动’上。在教学中,除了技术要领的讲解,同时更要注重技术动作的示范。讲解中要结合动作 示范,动作示范中要精炼讲解,学生能更好理解动作要领,学会完整的动作技术。”(访谈对象语)通常所说的师生之间沟通包括教学信息沟通和情感沟通两方面 [8]。在教师肢体示范的同时,适当配合其他肢体语言,诸如表情、触碰、手势等,会增加情感沟通。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师生身体距离近,教师运用表情的频率较高,主要是眼神的交流。“对于动作不规范或动作错误的同学,当你在循环检查学生练习时你一味 地用口语讲‘改正’,他们会产生反感情绪,但你通过一个眼神,然后用比较形象的肢体语言告诉他这样不对,应该这样。他们会更好,更深刻地记住技术动作。” (访谈对象语)这样的眼神接触是体育教师运用控制性凝视,对学生心理上产生威慑感。其焦点是在对方额头正中的三角形区域,并伴随着紧张、严肃的气氛 [29]。有时体育教师想要通过眼神来提醒学生注意课堂纪律,那么此时的眼神沟通包含支配与从属的信息[30]。“有时学生意想不到地完成某个技术动作 时,我会瞪大眼睛,表示惊讶、鼓励。”(访谈对象语)眼神交流若是对学生所做动作的肯定或赞许,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体育教学中师 生之间的空间距离较近,体育教师有时会通过触碰来与学生进行沟通。“某些教学环节中,教师用手轻抚孩子的头,拍拍肩等举动。”(访谈对象语)“轻抚”看似 一个再简单不过的触碰,但却饱含鼓励、安慰的意思,能向学生传递丰富的信息。如果触碰程度稍高一些则可表示警告,不同程度的具体含义需根据实际情况领会。 触碰有时是体育教师对空间距离的控制,是对学生所做动作的一个无声的评价[10]。体育教师需要谨慎地使用触碰,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接受肢体接触,对于 外向性格的学生,触碰可以体现出师生关系友好或是对其的警告,而性格内向的学生或异性学生,体育教师最好不使用这种沟通方式,否则会适得其反。体育教师与 学生之间的合理触碰是情感沟通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多媒体使用参考点数(35)仅次于肢体动作示范(72),说明体育教师越来越青睐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明显,一方面影像 资料、图片的使用可以令学生产生新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中的慢放、重播等功能,能够不断重现想要学习的动作过程,可以弥补体育 教师讲解示范易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限制的缺点,使抽象的技术动作具体化、形象化,突出教学重点难点问题,便于师生沟通[31]。“采用观看录像或相关影 像资料的方式配合口语沟通让学生明确想要表达的信息,利用多媒体来传递信息,用视觉领悟运动知识和技能。”(访谈对象语)体育教学内容“空间约定性”的特 点使得其对场地、器材的依赖程度较高[32]。缺乏器材体育教学将无法开展,这是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显著差异。部分教学器材的合理使用也会促进 师生之间的沟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借助外界器材做一些简单提示,像有的同学做动作的时候,腿部没有弯曲,我会用羽毛球拍顶他腿一下,自然就弯曲 了。”(访谈对象语)这说明在体育教学中巧妙运用器材与学生进行沟通,有时比口头提示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和接受。 2)言语沟通。 言语沟通主要体现在幽默、风趣的语言,言语表达,口令。其中幽默、风趣的语言参考点数最高(16),可见幽默感在教学中的重要程度。体育教师 言语沟通中的幽默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体育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在教学中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是以身体练习为 主要手段,耗费脑力的同时也承载较重的生理负荷。“要有幽默、风趣的语言,做到教学严谨,并且要给学生愉悦的心情,本身体育课就比较累,学生们也需要哄高 兴了,才给你好好做动作。”(访谈对象语)如果体育教师缺乏幽默感,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感觉到累时,便会产生抵触情绪。体育教师的幽默感能 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为双方进行良好的情感沟通奠定基础。 体育教师的言语表达对教学效果至关重要,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讲解有助于开启学生的思维,体育教师在对运动项目深层理解的前提下,还需依靠 讲解法,仅有默默无闻的动作示范是不够的[26]。“在进行伦巴当中‘挤压’这个动作的教学时,我先做出示范,但很多学生都不能把握动作要领,然而当我给 他们配合讲解先移重心,然后出胯,学生很快就领会了动作要领。”(访谈对象语)在教学中,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会通过简明扼要、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讲解, 使学生全面了解动作技术的要领,对学习的动作有初步的印象,为掌握正确的动作打下基础[33]。 既然言语沟通在体育教学中如此重要,但在沟通技巧中的参考点数最低(31)。原因何在?第一,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即体育教学内容的运动实 践性,加之许多肢体动作难以用言语准确形容,导致言语沟通相对较少[34];第二,这与体育教师运用语言艺术的能力有关,有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动作示 范,言语表达不够规范或缺乏创新[34];第三,部分体育教师对动作理解不到位,无法将讲解与示范有机结合。 3.4 体育教师沟通效力 体育教师沟通效力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沟通达到的某种效果程度的反馈。学生技能掌握程度、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对于课堂的评价、课堂师生关系以及课堂气氛都能反映出体育教师与学生沟通是否顺畅、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沟通效力是教学沟通能力的评价。 1)学生反馈。 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直接对象。学生反馈包括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技能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对课堂评价3个方面。学生参与课堂的 积极性的参考点数最高(16),说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高是体育教师与学生沟通反馈效果好的表现。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来源于两方面的动力,一种是外部 压力激发的动机,另一种是通过学生内心认同而产生的动力,即内部动机[35]。体育教师与学生的良好沟通能够激发学生内部动机,提高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另外,学生技能掌握程度能够直接反映教学质量,国家已经将运动技能掌握程度作为衡量体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有一个明显不同的特 征,即教学行为的外显性,教师能够马上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35]。“体育课上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程度,很容易看出来,其他课还得等考试。”(访谈对象 语)体育教学中学习结果是当堂课就能够展现出来的,这是对学生的一种刺激,反馈的及时性[26]。 2)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包括课堂气氛和师生互动,它会直接影响体育教学反馈和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体育教师是最直接和最有影响力的课堂氛围渲染者,愉快、 轻松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体育兴趣、动机会产生积极影响,可以促使学生奋进[32]。课堂氛围可以反映出体育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效果。“除了能增强教师自信心 和责任感,还可以与学生成为好朋友,课堂气氛愉快,感觉到双赢的效果。”(访谈对象语)前人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有效的师生间的沟通,一方面取决于积 极、和谐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营造积极、宽松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对教师持肯定态度[8]。只有这样,体育教师才有可能取得良好 的沟通反馈效果。 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是由体育教师沟通技巧、职业素养、沟通效力和沟通意识构成的。其中,沟通技巧包括非言语沟通和言语沟通;职业素养包括专 业素养和个人素养;沟通效力包括学生反馈和课堂氛围;沟通意识包括沟通动机和人文关怀。职业素养、沟通意识处于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的深层水平,其中,职 业素养是基础,沟通意识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沟通技巧是教学沟通能力的表面水平,即外在表现;沟通效力是教学沟通能力的评价。四者之间是独立的,但又相 互作用、相互影响。教学沟通能力各个构成因素的发展大都呈不均衡状态,体育教师教学沟通能力结构可能也存在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 |